永乐大典·零本专题

《永乐大典》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。全书目录六十卷,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,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,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。《永乐大典》屡遭浩劫,正本不知去向,副本今仅存四百多册八百余卷,散藏于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公私收藏机构。

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(1388 年),即欲修纂类书,商议 “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《类要》”,但未修成。明成祖即位后,令解缙等人修书。编撰宗旨: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,毋厌浩繁!” 过程召集 147 人,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(1404 年),初名《文献大成》;明成祖过目后认为 “所纂尚多未备”,不甚满意。永乐三年(1405 年)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、解缙、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,动用朝野上下共 2169 人编写。组织设监修、总裁、副总裁、都总裁等职,负责各方面工作。蒋用文、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,陈济为都总裁,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,永乐五年(1407 年)定稿进呈,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,亲自为序,并命名为《永乐大典》,清抄至永乐六年(1408 年)冬天才正式成书。据《进永乐大典表》称,全书缮写成 22877 卷,目录 60 卷,成书 11095 册。

类书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种工具书,它是从许多种古籍中辑录某些章句、片段甚至是全书,或分门别类、或按字顺加以编纂而成,目的是为了便于查检和使用,从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。就内容广泛这一点来说,类似于今天的百科全书,但更恰当地说,类书是百科资料汇编。

我国编纂类书的做法可追溯到三国时的曹魏。曹操次子曹丕代汉称帝后(魏文帝时期),诏令文士们集五经群书,以分类辑录的方法编纂一部类书。全书共分四十多部,每部数十篇,共一千多篇,总共八百多万字。由于该书供皇帝阅读,故称为 “皇览”。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。

自此以后,类书的编纂盛行于唐、宋各代。其中唐代著名的有《北堂书钞》《艺文类聚》《初学记》和《白氏六帖》四大类书,宋代著名的有《太平御览》《册府元龟》《太平广记》和《文苑英华》四大类书。

历代类书的编排方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:第一大类是按类别编排,大多数类书采用这种编排方式,但分类方法各不相同;第二大类是按韵目编排,《永乐大典》就是采用这种编排方式进行编纂的。全书以《洪武正韵》为纲,“用韵以统字,用字以系事”,按韵列单字,先注明每一字的音义,次录各韵字的反切与解说,再行记录楷篆隶各书写体,汇辑与此字有关的各种资料,乃至于抄录整本书、整篇内容,全文录入。书名和作者名称,用红字写出。明世宗(嘉靖帝)命人照永乐原本摹写一部,正本存放文渊阁,副本存于皇史宬。《永乐大典》书中的文字除标题首字用多种篆、隶、草体书写外,正文为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台阁体写成,字体端正整齐。

永乐大典·零本专题

插图页

部分册内还附有大量插图,这些插图全部采用白描手法,描绘的山川、城郭、器物、动植物等形态,十分精致。

永乐大典·零本专题

乾隆御题

部分大典封面题作《御题永乐大典》,书前有清乾隆帝御笔题诗。金梁《光宣小纪》“永乐大典条” 载:《永乐大典》藏翰林院内,自庚子后经外务部向各国联军索回者,不足二百本,分装二箱。光、宣之际,章一山同年曾见有乾隆御题者,尤不多觏。文中所谓 “乾隆御题者”,根据乾隆五十九年(1794)清查,乾隆御题《大典》共十三册。目前已公布的御题本有:卷 11887-11888(党字)、卷 11312-11313(馆字等)、卷 8339(兵字)。

永乐大典·零本专题

《永乐大典》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,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資料。从知识门类上讲,则覆盖 “经史子集” 百家之书,包括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等杂家之言,可谓包罗万象;从辑录范围上讲,则 “上自古初,迄于当世……括宇宙之广大,统汇古今之异用”,都被网罗无遗;以数字而言,则辑录图书七、八千种,将明朝皇家图书馆——文渊阁藏书囊括净尽。文渊阁所藏图书,到万历朝重修书目时,就已 “十不存一”。清康煕时徐乾学修《大清一统志》时,更已 “寥寥无几”。因此,《大典》就成了保存这些佚书的独一无二的宝库。尤其是直录原文的编纂方法,使得先秦至明初的典籍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,可供学人辑佚和校勘之用。清代四库馆臣从中辑出佚书 300 多种,加上后来学者所辑已达 600 多种,可谓 “辑佚古书的渊薮”。

明成祖朱棣,或称永乐帝,原庙号为太宗,但于一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改为成祖。他是明朝第三代皇帝,公元 1402 年至 1424 年在位,在位二十二年,年号永乐。这段时间称为永乐盛世。 明太祖皇四子,安徽凤阳人,生于应天府,时事征伐,并受封为燕王。

明世宗朱厚熜,或称嘉靖帝,明朝第十一位皇帝,庙号世宗,年号嘉靖。

解缙,字大绅,号春雨,谥文毅,江西吉水州人,解纶之弟。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。


  • 成书信息:永乐正本(下落不明):明永乐五年(丁亥 1407)[3] 定稿进呈
    嘉靖副本(残缺):明嘉靖四十一年(壬戌 1562)重录,隆庆元年(丁卯 1567)初告成
  • 编著信息:明永乐时期 解缙、姚广孝等主持编纂
    明嘉靖时期 高拱、瞿景淳、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
  • 行款版式:包背装,开本:高 50.3 厘米,宽 30 厘米。每册三十至五十叶不等,多为二卷一册,少量一卷或三卷一册手绘朱丝栏,框:35.5×23.5 厘米,四周双边,八行,大字单行十四五字,小字双行不顶格二十八字。版心上下大红口,红鱼尾。
  • 收藏来源:参见馆藏分布情况
  • 参考文献:张忱石:永樂大典史話
    张升:《永乐大典》余纸考、《永乐大典》流传与辑佚新考
    高树伟:一段被遗忘的《永乐大典》庋藏史
  • 参与修订:感谢 高树伟 参与本专题内容修订
    感谢 liuyao 提供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线的最新情报

下载权限
查看
  • 免费下载
   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
    登录后下载
  • {{attr.name}}:
您当前的等级为
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,不准下载!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(次)用完了,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
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,今日剩余
特别资源高清原版古籍

古籍《两宋刻本》22G [68册] 合集

2025-7-8 18:43:15

医藏

万氏秘传外科心法

2025-7-9 16:29:30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